包蟲病作為西藏地區一種特有疾病,嚴重影響著老百姓,特別是貧困地區農牧民的身體健康。因生活不良習慣和貧困落后,號稱“蟲癌”的包蟲病,發病隱匿,感染率高,難以有效根治。雖不能短期致命,但喪失勞動力和高額治療費用,導致因病致貧或返貧已然成為西藏地區脫貧的一大健康障礙。
▲侯坤(左)在為患者進行手術。
作為一名普外科醫生,我于2016年6月開始三年援藏工作,接觸到許許多多新發或復發的包蟲病患者。他們營養不良、家庭貧困。他們對健康生活的渴望,深深地刺痛我的心。于是,克服手術易感染自身的恐懼,我通過自己的雙手邊吸氧邊為他們完成手術,內心感到無比自豪。在這幾十例手術中,有新發一個病灶的四五歲小孩,也有多次復發長滿腹腔的老者;有做好充分準備、滿懷希望的門診患者,也有突然破裂生命垂危的急診病人。特別是2017年5月的一天,有一位包蟲病術后復發破裂的患者下午5點多來到醫院,表情痛苦,生命危在旦夕,診斷明確后,一個小時后我開始為他進行急診手術,歷經4個多小時的艱辛奮戰,切除了三分之一的肝臟和五六個病灶,將患者從“鬼門關”上救了回來。在外科同道的一起努力下,江孜縣人民醫院去年順利被評為自治區唯一的縣級包蟲病定點診療中心,截至目前,共完成了92例包蟲病手術。一次次的感慨和惋惜,也讓我意識到消滅包蟲病在扶貧攻堅戰中的重要意義。
▲侯坤(左二)在查看患者病例。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與其措手不及地拼命手術,我意識到不如更好地宣教和早期篩查,從發病前沿控制包蟲病的發生和傳播更有深遠意義。2017年我在上海浦東新區和第八批援藏江孜小組的支持下,通過浦東新區衛計委派遣15名超聲醫生分批進藏,幫助江孜縣完成包蟲病篩查。在近10周的努力下,所有醫生克服頭暈、氣短、失眠等高原缺氧癥狀,每天堅持連續工作7-8小時,完成了1萬多名居民的篩查,其中陽性病例6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人。截至去年底,江孜縣共完成6萬多居民的篩查,發現陽性病例260人。通過此次篩查,我不但充分告知預防包蟲病的注意事項,發放宣傳手冊,而且確切掌握了江孜縣包蟲病的發病率和分布情況。我們建檔立冊后進行點對點主動聯系,通過及時手術和藥物治療讓老百姓看到了生的希望,愛的呵護!
脫貧攻堅的路仍然繼續,包蟲病的消滅時不我待,我將一如既往通過自己的雙手為西藏老百姓繪制一幅更加純潔、更加健康的藍天!
▲侯坤
《“奮楫前行 上海力量——扶貧的故事”主題報道》(39)
2018年,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為更好地宣傳上海市深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全面展示上海助力對口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工作成果,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文匯報社聯合主辦的“奮楫前行 上海力量——扶貧的故事”主題報道活動日前正式啟動。該活動旨在“謳歌援建奮斗者、打贏脫貧攻堅戰”,通過向本市援外干部人才、志愿者以及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社會愛心人士等征集在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中的做法、經驗、成效、感悟等以及相關圖片、音視頻材料,全面宣傳展示本市助力對口地區脫貧攻堅所取得的成就。即日起,相關內容在“文匯”App集中刊發,以饗讀者。
作者:侯坤(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
編輯:王星
責任編輯: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