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道是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和語言學家,然而他早期主持復旦實驗中學的經歷卻鮮為人知。筆者擬就該校行政委員會會議記錄、《復旦實中季刊》等相關資料,簡要勾勒陳望道與復旦實中的特殊淵源。
復旦實驗中學,系復旦大學心理學院附屬中學。1923年秋,郭任遠在復旦大學創辦心理學系,此后募得五萬元建科學館,籌設心理學院。為實施教育心理與研究中等教育之改進,郭遂有創辦實驗中學之決心,并于1925年夏季正式開辦(設于江灣復旦大學校園內),郭兼任實驗中學主任。
(一)
1927年3月,郭任遠因學生風潮被迫辭去實中主任一職,由劉大白擔任。5月,劉大白應蔣夢麟之邀赴任浙江省教育廳秘書。
據《復旦實中教職員會議第十二次會議記錄》記載,1927年12月18日,劉大白來滬主持會議,陳望道、徐蔚南等18人出席。會議決定,取消劉之主任職務,選舉陳望道為代理主任。而數月之前,劉大白的復旦大學文學科主任職務亦已由陳望道擔任。
陳望道兼任實中主任,誠如他所言“是經過幾番辭讓而不蒙諸位教職員首肯才來勉為其難的。此來的目的是在溝通大中兩部,使兩方不發生齟齬,得以和衷共濟,糾紛悉解”(《1928年3月4日復旦實中教職員會議記錄》)。
實中與大學部的矛盾由來已久。關系惡化的導火線當是1927年7月26日《申報》所刊劉大白致李登輝信,公然質疑李的校長身份:“即使先生受了人家朝四暮三的玩弄重新做起復旦大學校長來,那么也只是復旦大學新任的校長,實驗中學方面是否也忍心朝三暮四地跟著人家玩弄先生,承認先生是否名義上的校長還是一個問題,何況與先生接洽什么財政與教科呢,然而先生竟接洽行政獨立、經濟獨立的實驗中學底財政及教科來,這不是可怪的事嗎?老實對你說,該校一徑是行政獨立、經濟獨立的,編訂課程、延聘教員以及預算一切,自然有人負責,先生不必問,我也毋庸告知先生。”
李登輝隨即表示,如實中承認其為校長,關于中學部事務彼應有過問之權,否則前代擔保浙江興業銀行借款一萬元,應請另覓保人。之后,實中欲另請保人而未成,銀行卻需立即還清此款,將該校存入該行存款扣除一萬元,全校經濟發生恐慌。
同時,實中校舍在大學部校地內,因雙方關系趨惡,大學部要求增加水電費每年500元。大學部學生會甚至提出“實中校舍……實有從速遷讓之必要,應請實中當局趕緊設法一年內將校舍讓與大學部”
(1928年3月4日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議記錄)。
正是在此危機之時,陳望道接任了實中主任。
(二)
陳望道到任后,多方奔走接洽,大中兩部關系漸趨緩和。
關于校舍,陳望道幾度與李登輝校長商酌,同時約集李校長、章益、金通尹面商。李登輝主張大中兩部互訂契約,限定期限(四年或五年),每年由大學部撥付實驗中學校舍建筑費四五千元大洋,供本部另建校舍之用,等該校依限校舍全部建成,即行遷出。大學部所撥款項,即作為償還本部現有校舍之建筑費用。此方案經實中教職員會議討論,決議采用李校長訂立契約、分年還清之辦法。
當時,教育部頒訂各級學校組織大綱,各校須有校長。制度公布后,陳望道與實中教職員及學生會商,遂于1929年春再與大學部訂立契約:“實中為復旦大學之一部分,以復旦大學之校長為校長,其他行政教務經濟,完全獨立,由主任及行政院負責處理。”
為加強學校的學術氣氛,陳望道認為應邀請名人學者來校演講,以廣師生見聞。
據《1928年5月2日之行政委員會會議記錄》,陳望道提出并由會議通過決議:“定名:火曜講話,每星期二午后四時起舉行一次,敦請校外名人或校內教職員一人或二人擔任演講。第一次擬請魯迅先生或潘公展先生來校講話。”
該年5月3日的魯迅日記記有“夜陳望道來約講演”,可知陳望道在會議翌日即登門邀請,由魯迅作“火曜講話”第一講。5月15日魯迅日記又記“午后……陳望道來,同往江灣實驗中學講演一小時,題曰《老而不死論》”。據陳望道回憶:“當時復旦大學和江灣實驗中學的進步師生為了在黑暗勢力的斗爭中得到指導和支持,就由我去邀請魯迅先生演講。演講就是在復旦大學現在的600號大樓中舉行的……當時魯迅先生講得極有聲勢,他幽默而潑辣地指斥當時的黑暗勢力。每當講到得意處,他就仰天大笑,那滿屋的大笑直震蕩了黑暗勢力的神經,給復旦和實驗中學的廣大師生以有力的聲援和激勵。”(陳望道《關于魯迅先生的片段回憶》)
陳望道后又開辦“水曜講話”。1930年3月26日舉行第一次講話,邀請陶希圣演講,題為“中國傳統的思想方法”,語多詼諧,引得全堂大笑不止。此后,又陸續邀請劉既漂講《藝術建筑》、何炳松講《中國的文化及我們青年應有的責任》、余云岫講《從社會衛生講到醫學革命》、周越然講《我們與他們》等,講者皆為一時名流。講演雖以實驗中學名義邀請,但聽眾中不乏大學部各系師生,大中兩部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融洽。
同時,陳望道非常重視學生刊物的創辦。《復旦實中季刊》由實中學生會編輯,其創刊號“發刊辭”云,創辦刊物是因為“學生們需要思想的發泄,文字的切磋,娛樂的純潔”。1927年12月創刊號封面題字即由陳望道所寫。陳望道還任該刊編輯部顧問,親寫稿件,給辦刊學生以極大鼓舞。他撰寫的《論文字功用的有限》,就是在《復旦實中季刊》(第一卷第二期)首發的。
另外,陳望道還開辦實中暑期學校,經濟分配及關系與大學部暑期學校同。由此,不但吸引了更多的學生,且有助于擴大實中聲譽,增加學校收入。
自陳望道任職之后,實中校務發達,童子軍、新聞學會、體育會、中西樂隊及詩歌班等,各類組織謹嚴,成績卓著。
1928年11月,實中之童子軍旅杭露營四晝夜,受到社會人士“軍容嚴整,精神飽滿”之嘉譽。
實中在陳望道任事期間發展迅速,“學生由190余人,增至450人,學校財產,自建課室宿舍已有三座,儀器教育用具,已形完備,建設基金,結存3萬余元。”(見《復旦實驗中學一九三二級同學會刊》卷首“校史”)
(三)
兼任實中主任期間,陳望道于1929年創辦中華藝術大學,開展大江書鋪的編輯出版工作。
為專心研究學術,陳望道于1930年6月提出辭去大學部中國文學科主任及實驗中學主任職務。但不久后,實中因代理主任人選發生糾紛,無法解決。當年8月,陳望道又應校董會、同學會及實中教職員學生之請求,暫行銷假回校解決糾紛。糾紛一解決,他即又于10月初請假離校,校事全托秘書陶希圣先生處理。
不料主任風波再起。據1931年10月25日陳望道在《申報》所登啟事云:“今聞自我離校之后,又復發生主任問題,且有捏辭攻我個人之處。望道于實中主任業已再三辭謝,惟均被校長、教職員、學生所勸阻,不得已改為請假;而結果學校未受其惠,個人已受其害。實行到校既為我時間所不許,校長、教職員、學生實何必再強我長懸請假之虛名?我今已百二十分之決心向校長提出辭職,無論發生任何糾紛不再過問,敬希各方原諒。”
因陳望道辭意堅決,校方只能作罷。但陳望道與實中師生的情誼并未中斷,在陳望道執教30周年暨59壽辰之際,復旦實驗中學師生賀贈“桃李芬芳”四字壽軸,足證師生情誼之深厚綿長。
作者:陳啟明
編輯:李伶
責任編輯:薛偉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